燒賣研究所:電商人的培養皿
【創業思維】有勇無謀的創新,叫做徒勞

【創業思維】有勇無謀的創新,叫做徒勞

Mar 24. 2020

|原文出處:CJ Wang - Medium

最近台灣掀起Telegram的風潮,突然之間,因為LINE的收費會暴增,所以,所有人在找替代方案時,Telegram這個原本只有私下交流的通訊軟體,突然就被炒熱了起來.有些行銷人,就被逼著要開新頻道(平台),之後,就增加了一個不確定為何存在和如何決定停損點的頻道,然後,大把大把青春,就被丟了進去.(當然,原本的事情還是要做)


別浪費團隊的時間做有勇無謀的創新。(圖片來源:Pixabay)

為何我這篇標題叫做有勇無謀的創新呢?因為很多企業為了要有創新勇於嘗試的形象,就一股腦兒地跳進很多不同的平台,藉此能說嘴,說自己很創新.但當你往前衝的時候,你是否能確定品牌為何而衝?組織的資源是否因此而錯置?是否因此讓成員無法專注在該專注的地方呢?
所以我在開啟任何新的平台前,我會快速在腦中,從以下三個象限進行評估,分別是目標族群內容計畫停損點

是否是針對新的目標族群
舉例而言,當年輕族群都奔走到Instagram時,品牌為了經營年輕族群,就只好將經營Facebook的精力和資源,挪移一部分到Instagram,這樣的考量顯得合理.當Instagram 和Facebook無法滿足想看到產品開箱的族群時,也只好透過Youtube的影音和搜尋特性,瞄準那些想透過影音開箱的教學,進一步了解產品好壞的族群,這樣也合理.
但如果新平台是在服務同一個目標族群,能為目標族群解決的問題相當,那麼,在人力有限之下,我對於開新平台,就會興趣缺缺了.


是否有三個月以上的內容計畫
或許運氣好或策略對,你成功吸引了一群人加入你新的平台,但就在大家敲碗期待你日日更新的內容時,你腸思枯竭了、後繼無力了、江郎才盡了,那麼,前面這麼多努力,就是為了要放空這些人嗎?前面這些青春,就為了告訴這些族群,老子沒靈感了嗎?
這樣超級浪費時間的,因此,我都建議要執行的人,先要有三個月的內容計畫,如果沒有內容計畫,每天要憑直覺寫內容,哪天只要客戶的事情一忙(就像我一樣),所有平台的更新就會日漸遲緩.這不就太可惜了.


何時要決定不繼續經營了
撤退計畫一樣重要,很多公司做了很多新專案後,因為前後任的交接,只會交接有哪些事情要做,而不會交接哪些長期的平台應該要停下來.所以每一任每一任的工作就是越來越重.結果,每個人光是要處理要死不活的平台就已經耗盡青春了,根本沒有時間好好審視整盤的合理性,也沒時間能思考自己的策略佈局.
因此,身為過來人,我才相當重視撤退計畫,究竟經營多久還達不到哪個數字時,你會決定要放棄,如果剛好數字達到時,你會加重投資嗎?這主要無法靠感覺,也無法是到時候再說.因為,到時候再說,通常只是你目前沒想法的另一種說法,大家要取得共識,才能確定每個人的時間能花費在正確的道路上.


以上三點,我刻意避開成本,因為通常會協助客戶從成本獲得兩個象限,重新評估所有平台的存在必要性.成本會包括內部協調的成本、內容產出的成本、廣告投放的成本等等,獲得則是包括利益的獲得、名聲的獲得等等.所以我刻意要避開顯而易見的金錢成本.
品牌啊,你請人上班,是希望他能更有效地為您達成品牌的目的,而不是為了用這些人每天浪費青春在不確定的創新上,所以,要創新可以,但請先謀定而後動.
再說一次,有勇無謀的創新,只是徒勞.
創新二字不是失敗的擋箭牌,有勇無謀就是有勇無謀,趕緊承認趕緊改吧!


CJ Wang
待過11年的奧美,現為SoWork行銷顧問創辦人,主要為客戶進行手把手顧問諮詢、數據洞察服務還有長期的行銷技能培訓課程,近期內容為WebSummit中,內容行銷趨勢與方程式的分享。

邀約、商務洽談,請聯繫
cjwang@sowork.tw

原文出處:CJ Wang - Medium

此系列文章皆為原著作方授權燒賣研究所上架使用,歡迎分享轉發,提醒您記得標示原出處喔。

版權所有,翻印必究。


 

燒賣研究所Facebook粉絲團shumaischool

燒賣診療室燒賣研究所:新 零售、行銷、科技、經營 的社群學習交流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