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群發展最活躍的地方在哪裡?
東南亞,使用social media 最頻繁的地區
想知道最新的進展案例,他們應用非常領先 多看看東南亞的案例,他們都從social media 想起
講座大綱
一、粉絲專頁觸及率直直落?2021小編何去何從
二、為什麼要經營 私領域流量
三、從小編到社群經理的修煉之路-經營品牌私域流量
小編這職業能越來越評估KPI,公領域很難控制事情,無法掌握業績
在私領域方面,小編能開始驅動KPI目標,
走到這時代,讓小編更有價值,銷售非常重要的前導站
ㄧ、粉絲專頁觸及率直直落?2021小編何去何從
1、低觸及率的現在,小編的常見解法
- UGC:但成功者少之又少
- 即時跟風:#打錯我的名字challenge
- 粉絲互動:互動、TAG
→但成功者少之又少
2、大家都在問觸及率這麼低怎麼辦?
有沒有辦法提升觸及率?
觸及率還是要看總體的趨勢怎麼走
人們每天花最多時間的APP-通訊軟體
以前人們最常在社群軟體上做互動,行為轉移、花時間在通訊軟體
「The future is private.(未來是隱私的、私密的)」-佐克柏
除了他們在隱私權會做更大的加強、保護大家
還有部分原因是板塊的轉移、行為的轉移,現在時間花在通訊軟體更多了,通訊軟體演變成大家的新的核心
觸及社群粉絲 從過去 粉專公開佈告欄式,轉為,圍繞著通訊軟體打造新的版位
疫情後,人們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成長70%
花在通訊軟體上成長45%,疫情加速了這個趨勢的增長
故大家會覺得觸及率越來越低,其實是板塊正在轉移
二、媒體版位新寵兒:訊息經濟
訊息成為我們日常不可忽略的一部份,發送訊息的趨勢會持續成長
最主要的原因是「訊息功能拉近人們的距離」
企業方面:訊息功能讓企業、商家更貼近個人
訊息已人為主的角度出發都是主戰場
(1)使用Facebook 訊息功能(下列都是Facebook的)
Messenger:靈活彈性、不受裝置侷限,可充分發揮創意
WhatsApp:簡單、可靠又實用
DIRECT:透過視覺探索體驗帶動對話
(2)大多數國家/地區的用戶都選用WhatsApp或 Messenger
Messenger 有何優點
- 訊息功能有助於帶動業務成果
- 您的顧客都在使用Messenger
- 全球用戶與商家收發訊息的首選平台
東南亞很不習慣在網頁上完成任務,習慣在通訊軟體上詢問
(3)WhatsApp 台灣比較少用,但做全球需要了解
全球最多人使用的通訊軟體:每月15億的活躍用戶
(4)Instagram:是許多顧客愛用的平台
- 每天瀏覽 Instagram 商家檔案的用戶人數有2億次
- 每月傳訊息給商家有1.5億次
- 有很龐大的商業,小編應該要花時間的主戰場
(5)開始投放Facebook通訊軟體版位紅利優勢
Messange:運用粉專優勢培養忠誠回購
WHATAPP:最多人遊覽的黃金版位
DIRECT:透過視覺探索體驗帶動購物(以圖文主)
流量紅利變化:
粉絲專頁(2008-2012) → Instagram (2010-2022)→ 通訊軟體(2016-)
其中粉絲專頁和Instagram 是平台流量,通訊軟體是私域流量
現在小編要經營的本質不一樣了
平台流量:由系統隨機跑推薦、貼文發出去誰會看到不知道,平台驅動他的算法
私域流量(例如:APP、EDM):假設手上有五萬人,那就是五萬人會看到
未來小編在經營的社群不只是平台型,更要經營私領域
三、兩大觀念+四步驟
輕鬆打造品牌私域流量
兩大觀念:品牌私域流量的四大經營重點和目標觀念轉換
(1)品牌私域流量的四大經營重點
拉新:進入流量池
留存:鞏固忠誠度
喚醒:定期喚醒
回扣:反覆萃取會員
獲取潛在消費者→(探索)進入流量池→(對話)鞏固忠誠度→(關懷)定期喚醒→(交易)反覆萃取會員價值→(探索)進入流量池
過往是收割的概念轉移現在是經營的概念
以前是希望消費者到網站完成一件事情,沒有經營的概念,只想要趕快收割這個流量
用小編的工作來比喻:收割就像是以前的讚、粉絲,現在要想成進來是個會員
(2)社群粉絲在私域流量持的四個階段
探索 →對話 →交易 →關懷
針對不同階段的人做不同操作
(1)自然流量與品牌開啟對話的渠道
例如:私訊粉專、貼文留言回復、直播、QR code
QR code放在文章中增加探索的機會入口
(2)付費流量與品牌開啟對話的渠道
例如:發送訊息的廣告和探索型的廣告
運用豐富多樣的訊息類型,達成你想要的目標
1、快速回復 2、購物收據 3、多媒體 4、產品清單 5、選項按鈕 6、內容分享
過往會在貼文上放連結或貼文第二段放連結,註冊
東南亞的使用習慣更傾向不到網站,能在訊息完成交易,所以Whatsapp可以做交易
對於購買的人給於關懷訊息,過往平台型的人是不一定看不到關懷訊息
私領域流量的操作-舉例:設計讓使用者自己想要回來:簽到、觀看直播
私域流量,小編在社群上的掌握權變大了,小編還可以對於過往有做購買的人進行交叉銷售
製作素材的建議:符合平台和私私域流量都適用的尺寸,這樣不用重覆製作
PEOPLE:
- 強大的社群CRM系統
- 以人為本的資料結構
- 依興趣/行為自治受眾包
- 資料可匯出用於再行銷
- Messenger ID
最大的問題會是怎麼成長,平台型流量的掌握權很低
四、有了私域流量框架,如何成長?
商業的本質:成長本質=新客戶+舊客戶終身價值提高
舊客戶終身價值提高=頻率(心佔率)↑*客單價↑
成效型社群經理 私域流量經營技巧
- 打造忠誠計畫及點數設計 例如:官網購物的點數
- 遊戲歷史:用遊戲裡的要素加入商業元素
- 遊戲化理論
相關詞:東基設計、行為經濟學、嚴肅遊戲、客戶忠誠計畫
例如:航空公司里程獎勵計劃、麥當勞大富翁遊戲
遊戲化理論最重要的事:「以人為中心的設計」
遊戲化理論中的八角理論
- 白帽:用使命感驅動,例如:淨灘
- 黑帽:我怕錯過....利用人們怕錯過的心態
- 左腦:目標導向、點數、排行榜
- 右腦:創造力、社會影響力,體驗導向的驅動
八角理論:
1、重大使命與呼召(白帽)
讓人們相信自己正在從事一件高於小我的事情,驅動人們動機的因素
例如:TOM ,你會不覺得你在買鞋子,而是在對社會做出有貢獻的事情
2、發展與成就:內在動力驅使人們發展自身技能來克服挑戰
例如:Nike+ :跑步運動公里數 和 成就符號: YT獎牌
3、賦予創造力與回饋:參與創意過程
真正吸引的不是事件本身,而且他投入的時間、他可以如何投入,例如:G-mail
4、所有權與佔有慾:他們會想要自己擁有渴望的東西
最主要驅動人們行動的主要動力,因為他們想要
例如:電子雞、現在APP 發票怪獸
5、社會影響力與同理心:驅動人們與社會上其他人互動的元素
例如:
社交寶藏:盆栽比賽、邀請玩憤怒鳥等
師徒關係:客戶支援的師徒關係設計、與資深賣家連線請益
亞馬遜:購買次商品的顧客也買了.....(大家都買了,我好像也要買?!利用了社會影響力
6、稀缺性及迫切性:想要某些目前無法擁有的動力
Facebook/Dcard:限定大學
7、不確定性與好奇心:這個驅動力主要讓你產生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」的好奇心
例如:
可口可樂 大家一起看的電視廣告搖手機APP →期待不確定禮物
統一發票/雲端載具:中獎的不確定性→要求企業開發票→企業報稅→政府當年稅收增加
8、損失與避免:基於避免負面事件的發生
比較黑帽一點、恐懼
- 想在社群增加頻率、客單價就可以使用八角框架方法
- 私域流量最大的優勢是可以分眾行銷,而時間的維度,小編是可以掌握的
八角框架 第二集 時間維度
第二級:發現、加入、攀登、結束
第三級:忠誠客戶、毫不在乎的客戶、新各戶
點數設計
1、累積越多點、金額越高
2、所花的錢是否等值(或超值)反饋在點數
3、回饋的折扣計算
4、產品的銷售週期,設計最低可兌換獎品
5、切勿有隱藏的費用或是任意改遊戲規則
此系列文章皆為原著作方授權燒賣研究所上架使用,歡迎於社群分享轉發,提醒您分享時記得標示原出處喔。
版權所有,翻印必究。